尚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,最早的一部史书,记录了从尧舜时代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。它由孔子编订,分为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、《商书》和《周书》四个部分,共100篇。尚书的文章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:
1. 典: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,如《尧典》、《舜典》等。
2. 谟:包括君臣之间、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,如《汤誓》、《盘庚谟》等。
3. 训:记录了君王对臣子的教诲和告诫,如《高宗训》等。
4. 诰:记录了君王发布的命令和宣言,如《帝乙诰》等。
5. 誓: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,如《甘誓》等。
6. 命: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、赏赐诸侯的册命,如《周公命》等。
尚书的内容涵盖了天文、地理、哲学思想、教育、刑法和典章制度等方面,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。由于尚书使用的语言、词汇比较古老,阅读起来较为困难。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,经过历代学者的辨伪和整理,尚书的真伪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