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是“鼓楼”,那么自然就和鼓有关。鼓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打击乐器,一般用陶土烧成鼓框,用动物的皮革制作鼓皮而成。因其声音雄壮激昂,在古代通常作为祭祀、狩猎和征战活动的引导的“伴奏”,鼓声一响上达天听,鼓舞人心,最适合面向较广范围的群体传播信息使用。“一鼓作气”的典故便是最鲜明生动的写照。
那么“鼓楼”又是如何产生的呢?在钟表等现代计时工具产生之前,古代先民也是需要记录一天的时辰来方便生产生活的。个人计时可以用漏斗、烧香、观日等方法,但是每个人记录的时间都不一样,而官方或村社是需要一个古代版的“北京时间”来统一时刻并且广而告之的,于是“鼓楼”这种建筑便应运而生:官府或村庄专门在高处建造一栋容纳大鼓的建筑,由专人在此负责按时击鼓传音。鼓楼最早备有4个铜漏壶:天地、平水、万分、收水。漏壶正中安装一个用机械操纵的名叫“饶”的铜乐器,每刻都会击饶报点。